《念佛開示》(8)

主講法師

見岸法師

前言

  現在,先慢慢地用手搓搓眼睛,然後才把眼睛睜開以適應光線。在剛才的念佛過程當中,不論是繞佛、或是靜坐,各位有沒有一直將自己的專注力保持在念佛的音聲上面?不論你是出聲念或是默念;如果有很專注的,注意到自己念佛的音聲的話,那表示你覺察到自己音聲的生、住、滅;一句接一句、一字接一字的沒有間斷,這是一個好現象應該要保持。從繞佛到靜坐,不過就是短短的廿、卅分鐘,就時間上來講其實是不夠的,若是能夠繼續保持到可以持續二、三個小時甚至一整天,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能夠讓心念不容易跑掉的話,那才可以算是上路了。

覺知心念是否專注所緣

  心念是會跑掉的,所以我們要去覺察到它跑掉了;當知道我的心念不在佛號上時,要去覺知心念跑到哪裏去?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自己「失念」(失去佛號的正念)時的狀況,是什麼樣的情形呢?是因為別人的聲音太大聲或太高亢?還是因為前面的人走得太快或太慢了?這時,你的心念是跑去照顧別人走得快還是走得慢。或者,你的念頭跑去分別法器的聲音太大聲、太小聲;或是念頭跑去觀察自己的身體—「奇怪!我的腳為什麼這酸、腰為什麼這麼痛?」、「為什麼呼吸這麼不順?」、「為什麼我的頭會痛呢?」這些都是在注意自己身體上的不適,不是專注在佛號上。

  念頭甚至還可能跑到念佛堂以外的地方,或是跟念佛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。各位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念頭跑到哪裏去?等到發現自己念頭跑掉時,有的人會懊惱:「怎麼又起妄念!」有的人會對自己念頭跑掉了沒感覺,或是覺察到了也沒什麼感覺。像這樣「沒感覺」是不好的,這表示沒有生起「慚愧心」。沒有「慚愧心」對修行來說,其實是沒有幫助的。糊里糊塗地就讓共修的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,所以應該生起一個「慚愧心」。

慚愧心有助修道

  生起「慚愧心」是要幫助我們提起道心繼續用功,但是,不能對自己生「懊惱心」,或是對別人生「慎恨心」、對外境生「不耐煩的心」,這樣是不對的。因為生「憂惱心」、「瞋恚心」、「不耐煩的心」,是會障礙我們修行,反而沒有辦法把心拉回來,安住在佛號的正念上。那怎麼辦呢?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:不要對自己生懊惱。為什麼?因為平常我們的心念散亂慣了,既然已經散亂慣了,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要求自己可以「一心不亂」呢?更何況有很多人,平常都沒有做定課的習慣。沒有養成做定課的習慣,後遺症就是:我們的心沒有力量可以主宰自己心念的生跟滅。

  所以,外境的狀況沒有對錯、法器的聲音沒有對錯、別人的音聲沒有對錯、佛堂以外的事情也沒有對錯。對錯是什麼?就是我們自己的解讀─—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及現象。很多的解讀都帶有自己的欲望和要求,所以造成憂惱或安樂,因此不容易與正法相應。平常就是這個樣子,更何況是在念佛的時候。念佛的時候,外境對我們產生的干擾,其實就是我們的心,對它產生一個錯誤的緣取跟解讀。既然平常是如此,所以一旦到用功的時候就苦惱無邊了。

無常觀的對治法

  這個情況要怎麼對治呢?記得,用每一次共修完所念的《普賢菩薩警眾偈》裏面的二句話來對治、調伏,就是:「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」。「慎勿放逸」就是提醒自己,既然我們平常的心念就不夠強,所以現在念頭跑掉了、佛號音聲不能專注了,警愓自己生「慚愧心」,要立刻用心力緣住佛號,知道不對,心念就回來了。最怕的是,不知道不對,還無所謂,那你就沒辦法將心念拉回來安住在佛號上,這樣就是放逸。

  知道自己不對了,要拉回來用心力緣住佛號,把六根習慣緣六塵的習性轉化,內攝起來,像聚光燈般,將焦點聚在佛號上。將你的對象縮減到只有唯一的一個──就是佛號。這是用「止」來對治散亂,這是「奢摩他」的力量。「慎勿放逸」就是用「奢摩他」的力量,用你的心力,把不好的念頭、緣外境的念頭斬斷。

  如果還不能對治,就要用「毘婆奢那」的觀照,怎麼觀照呢?──「但念無常」。就是要做「無常」的思惟,要知道:干擾你的外境不會一直這樣,它也有生、住、滅,自己的心念也不會一直如此,既然心念不會一直如此,何不就把我的憂惱,化為精進的道心?仍然將心念回到佛號上。要知道:一切都是無常法,今天沒有用功的話,明天不曉得還能不能來?不要老想著明天再用功,一切的因緣只有一次,明天的因緣與今天並不一樣,誰都沒把握明天會是如何過的。所以對內的無常觀,有兩種層次思惟:一個是對於干擾你的外境,造成你心念「失念」的境界與音聲做無常觀,知道它不會一直如此。同時,也思惟自己的心念也不會一直處在這麼散亂當中,還是有機會保持專一,所以我現在要趕快讓我的心念保持專一。對外的無常觀,就是對生命思無常,要知道:我們很難得有這麼一個因緣來這裏共修,明天也許因緣不具足、有事情就不能來了,少了一次念佛的因緣,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就少很多。平常散亂的時間又比我們專一的時間多,像這樣共修的機會就要好好珍惜。

做定課的重要性

  那麼,常常這樣去思惟,在心念的拉拒當中,我們就會逐漸習慣念佛。但是,要能夠做到這樣,單靠每週一次的共修是不夠的。所以,各位平常要多學習覺察身心的變化;除此之外,一定要做定課。做定課培養自己耐煩的心,培養自己的心力能夠很快回到所緣來,這是一定要做的。若各位不養成做定課、不養成自修、共修的習慣,那學佛跟一般人是沒有差別的。

結語

  以上,是有關於念佛法門要注意的功課—覺知心念。覺知心念跑到哪裏去了?心念有沒有緣住佛號?在這個地方一定要先用力,心念用力了才能夠進行下一步,也就是很專心的時候,心念要如何運作。有關這個問題,會慢慢再告訴各位。